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龚艳琳)——在家长群体中,有一种疫苗被誉为“苗王”,它就是麻腮风疫苗。尽管许多孩子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烧、皮疹和食欲不振,这使得不少家长对此忌惮重重。那么,麻腮风疫苗真的如此可怕吗?在6月11日的《健康问太和》节目中,十堰市太和医院预防保健科的主治医师罗程为大家解惑。
麻腮风疫苗的核心作用
罗程指出,麻腮风疫苗全称为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,其主要目的是预防这三种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病。大部分接种反应之所以显得特别,主要是由于其减毒活疫苗的特性,即疫苗中含有经过处理且毒性大幅减弱的活病毒。接种后,疫苗实际上让机体经历轻微而不发病的模拟感染,从而有效激发免疫系统,形成持久的保护力。
常见反应与观察建议
该疫苗的常见反应一般集中在接种后7至14天,包括中低度发热(可能持续1-3天)、短暂性不痛不痒的皮疹、轻度淋巴结肿大(如耳后、颈部)、轻微腮腺肿胀、食欲减退及烦躁等。罗程强调,这些反应属于免疫系统建立防御的正常过程,大多数症状轻微且自限,无需特殊干预即可自然消退。
为什么家长会感到恐慌
部分家长感到疫苗“可怕”的原因主要有三:首先,反应时间的延迟与大部分疫苗的1-2天内反应不同,使得突发症状引发紧张;其次,发热和皮疹等明显症状容易引起关注;最后,个别较严重的反应经过传播后容易放大社会焦虑。然而,罗程重申,麻腮风疫苗的安全性数据充分,严重异常反应极为罕见。家长们应以密切观察和科学护理为主。
科学护理与健康守护
接种后7-14天,家长需特别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,若体温超过38.5℃且伴有不适,可以遵医嘱用退热药,同时注意多喝水、穿着宽松衣物;皮疹则只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——如果精神状态良好,进食和玩耍正常,则不必过于担忧。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(如39℃以上)、精神萎靡、拒食水、呼吸困难或抽搐等严重情况,必须立即就医。
科学认知疫苗的重要性
罗程提醒大家,“苗王”之名不足惧,科学认知才是关键。麻腮风疫苗是有效抵御麻疹、腮腺炎和风疹三重威胁的有力盾牌,其常见反应实则是机体积极构建免疫保护的信号,通常温和、短暂且可控。切勿因对轻微反应的恐惧而使孩子暴露于真实且严重的疾病风险中。按时接种、科学观察与护理,才是对孩子健康最坚实的守护。
918博天堂一直致力于提供科学健康知识,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,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