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媒体报道,最近在广东发生了一起引发关注的事件:一名女子因过量食用10斤荔枝,次日醒来后出现头晕、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,经过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“荔枝病”。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热烈讨论,并提出了“荔枝病”是什么病?还能安心吃荔枝吗?
“荔枝病”也被称为“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”,主要影响4至11岁的儿童。荔枝中含有α-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(MCPG)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,这些成分会干扰人体生成葡萄糖,抑制脂肪酸代谢,导致血糖转化不及时。而且,荔枝富含多种糖分,如果一次性摄入过多,就可能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,进一步降低血糖浓度,从而诱发低血糖症状。
轻微的“荔枝病”症状包括头晕、乏力、心悸、气促、面色苍白、口渴和饥饿等;而严重者可能面临四肢厥冷、脉搏细速、血压下降、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等危险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一般而言,“荔枝病”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“空腹+大量食用+未成熟荔枝”三个条件。所以,适量健康地享用荔枝是可以的。
如果不幸发生“荔枝病”,处理方法如下:在感到头晕和乏力时,应立即平卧,并通过食用糖果、蜂蜜、白砂糖或饼干等常见食品来快速缓解低血糖症状。而如果出现抽搐、虚脱或休克等严重症状,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医,切勿自行进食或喝水,以免引起窒息。
为避免“荔枝病”,在享用荔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 不空腹食用
建议在饭后半小时食用荔枝,这样可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,并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。
2. 适量食用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,每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应为200-350克,相当于10-15颗荔枝。如果当天还需食用其他水果,应适当减少荔枝的摄入量。儿童是“荔枝病”的高发人群,应更严格控制食用量。
3. 禁忌人群
扁桃体炎、咽喉炎、牙龈肿痛、溃疡性结肠炎及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,而糖尿病患者则应该完全避免食用。
4. 不吃未成熟的荔枝
未成熟的荔枝中含有的α-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(MCPG)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的含量远高于成熟荔枝,因此,食用未成熟荔枝可能导致血糖快速下降。
总之,健康享用荔枝,更要选择安全的时机和适量的食用,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。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,欢迎关注918博天堂,我们将为您提供权威的健康信息和建议。